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4-07 00:59    作者:    点击:

(专业代码:0828)

一、培养目标

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对博士研究生的具体要求为:

1.政治思想 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思想。

2.业务水平 要掌握农业工程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运用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把握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独立从事农业工程学科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学科领域研究中取得被同行认可的创新性成果。至少掌握1门外国语,具备熟练的读、说、听、写能力。

3.学术素养及能力 具备系统的工程学和生物学知识,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强的科学洞察能力和求实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通过自学、交流和查阅文献等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术鉴别能力:包括对已有成果的真实性、对农业工程领域已有技术、方法和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鉴别;能根据学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出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问题,具有撰写科研项目书并独立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课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应用计算机等现代设备和技术的能力;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思考问题,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4.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领域专业工作的良好身心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农业生物力学与物料机械特性 2.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3.农业传感器及智能农机装备 4.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及装备

5.数字农业技术与装备 6.农业信息化及检测技术

7.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与装备 8.设施农业环境测控与模拟

9.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与装备 10.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与装备

11.智慧农业系统工程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期毕业,但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最长不超过6年,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学分最低要求为19分。

四、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教学 方式

进度安排
(学期)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院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2

2

讲课


考试



第一外国语

90

5

讲课

考试



一级学科基础学位课

现代数学

32

2

讲课


考试

文理学院


农业工程新技术与装备

32

2

讲课/讨论


考查

农业工程学院


二级学科基础学位课

农业生物力学与生物电磁学

32

2

讲课


考试

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物料物性学

32

2

讲课


考试

农业工程学院

机械系统动力学专题

32

2

讲课


考试

农业工程学院

多孔介质流体力学

32

2

讲课


考试

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水土工程

高等土壤水动力学

32

2

讲课


考试

农业工程学院

SPAC水分转化与调控理论

32

2

讲课


考试

农业工程学院

高等传热传质学

32

2

讲课


考试

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生物环境
与能源工程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与工程

32

2

讲课


考试

农业工程学院

生物材料与环境测试技术

32

2

讲课


考试

农业工程学院

现代电路分析

32

2

讲课


考试

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电气化
与自动化

农业信息与检测技术

32

2

讲课


考试

农业工程学院

智能传感器技术

32

2

讲课


考试

农业工程学院

数据挖掘技术

32

2

讲课


考试

软件学院

智慧农业系统工程

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

32

2

讲课


考试

资环学院

农业物联网技术

32

2

讲课


考试

软件学院

非学位课

选修课

计算机机构分析与综合

32

2

讲课


考查

农业工程学院

可跨二级学科
任意选修

散粒体科学与工程

32

2

讲课


考查

农业工程学院

农产品加工机械理论与设计

32

2

讲课


考查

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装备系统设计

32

2

讲课


考查

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32

2

讲课


考查

农业工程学院

现代排灌理论

32

2

讲课


考查

农业工程学院

流体动力学模拟分析

32

2

讲课


考查

农业工程学院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

32

2

讲课


考查

农业工程学院

模式识别及应用

32

2

讲课


考查

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生态系统分析

32

2

讲课


考查

农业工程学院

GPS与北斗技术基础及应用

32

2

讲课


考查

农业工程学院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

32

2

讲课


考查

软件学院

必修 环节

入学第一周填写培养计划,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第四学期末完成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第五学期末完成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并提交中期报告。

跨专业 补修课

高等农业机械学

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高等农业机械化学

农业工程学院

灌溉原理与技术

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水土工程

土壤水动力学

农业工程学院

设施农业工程工艺学

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生物环境
与能源工程

农村能源利用工程

农业工程学院

现代控制理论

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电气化与
自动化/智慧
农业系统工程

现代测试技术

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信息化技术

软件学院

智慧农业系统工程

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

软件学院

 五、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在博士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完成。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就论文选题作报告,成绩以百分制登记。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学术型论文以学术研究为导向,论文选题一般侧重于基础理论和学术研究,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内容可以是:创造性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体现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扎实广博的理论知识等,更具有科学性、理论性,有着更深层的指导意义。

开题报告须有至少5名以上具有正高级职称者审定并签署意见。开题报告评审后,须填写《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表》,交培养单位归档。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博士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完成,具体规定和要求按《山西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中期考核须5名以上具有正高级职称专家参加,就研究生政治思想及道德品质表现、业务考核等进行评审,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

博士生中期考核后,须填写《全日制博士生中期考核综合评定表》,交培养单位学院归档。

(3)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在博士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末完成,须5名以上具有正高级职称专家参加,组织对博士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填写《山西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研究中期报告考核表》,由指导教师审核、院通过后,留存培养单位归档。

(4)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为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3次以上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在中期考核前完成。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5)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主要承担大学本科生的课堂教学或论文指导工作等。总工作量要求不少于60小时。此项工作结束后,应填写《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表》。社会实践可利用假期和结合论文工作,参加社会调查,技术咨询服务等。 

六、科研与论文

(1)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是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博士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成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量应不少于18个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并实事求是地反映作者所完成的工作。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论文的写作与装订,应按规定的统一格式进行,具体要求见研究生院《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要求和排版要求》。

(2)论文审阅

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经过导师和所在学科负责人审定同意,经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通过后全部博士论文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托教育部学位中心聘请3位同行专家评阅。论文评阅实行一票否决制。博士生在收到审阅意见后,应及时与导师协商修改、补充、完善,确保论文质量。经过修改并达到相应质量标准后,由5名以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学位和毕业论文答辩,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

(3)毕业与学位

完成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毕业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答辩未通过者按照校学位委员会的规定处理。

若同时完成本学科关于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其它基本要求,可以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将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论文答辩合并进行。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并通过公示期后,可授予博士学位,并获得博士学位证书。如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或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但已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学校批准后,可获得博士毕业证书。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可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下一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