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团学工作 >> 团学动态 >> 正文

农业工程学院组织2025级新生参观校史馆与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在历史浸润中厚植强农情怀

发布时间:2025-09-24 12:01    作者:冯宇晨    点击:

为扎实推进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快速融入校园生活、明晰专业使命,9月15日-22日,农业工程学院分批组织2025级全体新生走进校史馆与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通过“沉浸式”参观学习,让新生在回溯校史脉络、探寻农耕文明中,筑牢“强农有我、兴农有责”的思想根基。

校史馆里悟校魂:读懂前辈坚守,锚定成长方向

伴随着讲解员的细致讲解,新生们有序穿行于校史馆的各个展区,开启了一场“与学校历史对话”的旅程。泛黄的校史照片串联起学校从初创到壮大的峥嵘岁月;校友照片墙前,新生们驻足良久,仔细聆听校友们在乡村振兴一线、农业科技企业、科研院所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原来我们学校在农业工程领域已经深耕这么多年,前辈们‘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坚守,让我对‘农业工程’这个专业有了更具体的认知。”参观过程中,农机2501班的陈宇威同学一边记录,一边与身边同学交流。讲解员还特别将学校的发展脉络与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相结合,让新生们深刻体会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仅承载着学校的历史荣光,更与国家“三农”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黄河农耕博物馆中探文明:见证传承创新,坚定专业自信

如果说校史馆让新生读懂了“身边的责任”,那么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则让他们触摸到了“千年的智慧”。走进博物馆,“序厅”的叙事瞬间将新生带入“黄河农耕文明探索之旅”。在“最初的中国”展厅,磨制石器、原始耒耜等实物静静陈列,新生们俯身观察,仿佛能看到先民们刀耕火种、开辟农田的身影;“早慧的文明”展区生动展现了中华先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智慧结晶;最让新生们眼前一亮的,是“黄河的新生”展区,山西特色地理风貌与现代农业科技的融合展示,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农机2502班的肖昱帆同学激动地说:“从古朴的耒耜到智能农机,从‘看天吃饭’到‘科技管田’,农耕工具的演变就是一部‘农业现代化史’。前辈们的奋斗故事与千年农耕变迁让我震撼,也让我读懂了专业的厚重使命——我们这代人要做的,就是让科技更好地赋能农业!”



初心如磐启新程:凝聚强农力量,奔赴青春赛道

参观结束后,新生们围绕“校史精神如何传承”“专业如何助力农耕文明创新”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与文明的学习课”,更是一堂“初心与使命的教育课”。“以前觉得‘强农兴农’是很宏大的口号,现在才明白,它就藏在校史馆里前辈的科研笔记里,藏在农耕博物馆里农机的迭代升级中,更藏在我们未来四年的专业课里。”机制2502班的崔芷涵同学在心得中写道。

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与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是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未来,学院还将通过系列活动,持续引导新生深化对国情、校情与专业的认知,让“强农有我”的种子在新生心中生根发芽,激励他们以青春之力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在服务国家“三农”事业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上一条:农业工程学院丨学生会工作人员培训会圆满结束

下一条:农业工程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开讲 上好反诈“第一课” 筑牢安全“防护网”